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最美南师人】深耕教坛育桃李,匠心筑梦守初心——记人工智能学院霍雷刚副教授

文章来源:人工智能学院、宣传部 作者:人工智能学院 校对:李树玲 秦崭崭 审核:纪明 终审: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李树玲 秦崭崭
审核 纪明 终审 宣传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校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中共党员霍雷刚始终秉持的教育信念。他以“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校训为指引,深耕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领域,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更以炽热的教育情怀投身教学一线,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温暖的育人实践,从心灵引航、教学赋能到科研筑基,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以心育心,引航学子梦想

霍雷刚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笃信“做学问先做人,育人才先育心”。作为中共党员,霍雷刚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融入日常。他以自身经历为火种,以真诚爱心为护盾,以创新赋能为阶梯,在育人之路上为学子们点亮前行的光。

以经历为炬,照亮逐梦征程。霍雷刚的求学路布满坎坷却始终向阳。从小学到初中,他成绩拔尖,然而高考前受健康问题与非典疫情双重影响,居家学习近一年,最终考入刚升格本科的邢台学院。他未陷消沉,反而以积极心态深耕学业。首次考研过线,却因不熟悉调剂政策与心仪学府失之交臂,他毅然二战,终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并硕博连读,博士毕业后如愿圆了大学教师梦。这些经历成了他独特的“育人教材”,他常激励学生:“人生挫折从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出发的起点,要早立志、早规划”。担任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2班班主任时,他以自身经历赋能学生,班级多人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

以爱心护航,温暖贫困学子。霍雷刚格外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次邀请他们参与科研项目。遇到因经济压力欲放弃学业或考研的学生,他总会主动谈心,帮其厘清“短期兼职与长远发展”的利弊,鼓励他们坚守学业。在他的帮助下,多名学生通过考研或就业实现人生转折。

赋能创新梦想,为学子未来铺路。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时,不论级别高低,一律倾心指导。他强调“创新不怕小,关键要敢想敢做”,从选题到成果全程陪伴,培养学生科研与实践能力。面对学生对创新大赛的顾虑,他现场演示AI开放平台的使用,帮助学生快速搭建原型,消除畏难情绪。在他的指导下,团队多次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区级奖项,学生于实战中茁壮成长。

以火燃火赋能学子成长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对霍雷刚而言,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方法的创新与榜样的引领。教学中,霍雷刚深耕“专业知识+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结合人工智能前沿动态与国家战略,以学科融合激活课堂活力,用实干举措搭建育人桥梁,靠躬亲示范助推学子成才。

以融合为径,激活课堂活力。霍雷刚本硕博均攻读数学,研究生阶段投身图像处理研究,由此与计算机结下不解之缘。讲授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论等课程时,他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数学与计算机应用深度融合。他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将最新算法与实验方法融入《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带领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研究,从选题到总结,全方位提升实践能力。“图像缩放、旋转离不开矩阵运算”“数字特征优化美颜肤色”“深度学习本质是函数最小化”——一个个生动案例,让抽象知识变得可感可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名学生因此选择图像处理、人工智能作为研究方向,开展手势识别、自动驾驶等创新项目,均获他悉心指导。学生感慨:“霍老师严谨而温暖,关心每个人的学习,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此外,他积极投身教改,参与2项广西教改项目,发表2篇教改论文,斩获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成功探索出“科研赋能教学”的有效路径。

以实干为基,搭建育人桥梁。针对本科生基础薄弱但创新意愿强烈的特点,霍雷刚创立“项目驱动+实践赋能”教学模式。2016年任系主任期间,他全力推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校企合作,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申报材料撰写,着力搭建“课堂+企业”双轨成长平台。教材建设上,他以副主编身份参与编写《大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等多部教材。面对学生的敬佩,他谦逊回应:“这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以躬亲为范,助推学子成才。霍雷刚坚信“身教胜于言传”。承担《软件测试》教学任务前,他主动考取“软件评测师”证书,课堂上不仅展示证书与备考笔记,更结合真题拆解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证书背后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能力。在C#等编程课的首堂课上,他幽默“自曝”二级C语言“没有成绩”,待学生惊讶时再亮出“优秀”证书,随后分享时间规划、考纲对接、备考贴士,传递“以证促学、以证强能”的理念,帮助学生驱散畏难情绪。

科研筑基激活育人源泉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霍雷刚始终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深耕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领域。2015年博士毕业后,他加入我校,开启“教学科研互促共进”的新阶段。

强化团队担当,夯实科研基石。作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成员,他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贡献突出。入选广西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后,赴北京师范大学访学,引入前沿理念,推动学校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面对slurm集群搭建中的技术挑战,他系统学习、对接需求,在多方协助下成功组建30台服务器的集群,完成高通量人脑连接组计算任务,并组织学生参与培训,将科研平台转化为实践教学的“练兵场”。

勇闯技术难关,科研成果丰硕。霍雷刚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西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图像去噪、稀疏优化、高光谱处理等领域取得突破。他在IEEE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检索多篇,学术贡献显著。他注重团队协作,共享科研成果,与合作者共同荣获2021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学生的成长是我最大的成就,为他们梦想添砖加瓦,是我作为教师的幸福”,这是霍雷刚常说的话。从教以来,霍雷刚始终怀揣对教育的赤诚,以日复一日的严谨、温暖与坚持,诠释“四有”好老师的内涵。学生由衷表示:“霍老师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求知的路,温暖我们成长的时光。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是我们的幸运。”在南宁师范大学的校园中,霍雷刚如一颗静默发光的星辰,以知识照亮学子前路,以行动诠释教师的初心与担当。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