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我校广大师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积极关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师生们反响热烈。
学校党委书记 张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十五五”时期是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也是南宁师范大学奋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关键时期。全会强调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学校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团结奋斗、深化改革,结合学校更名后第一次党代会召开,深入研讨、凝聚共识,科学编制学校“十五五”规划,把牢方向、先立后破,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南宁师大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隆广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以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为我国未来五年发展谋篇布局、举旗定向,让人倍感振奋、充满期待。围绕新征程新使命新要求,南宁师范大学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把握学校建设关键机遇,高质效谋划学校“十五五”规划;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对标教育强国目标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内生动力,突出重点,强化优势,巩固特色,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高质量的教育供给、高效能的科技转化和高标准的育人成效不断提升学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征程中贡献更多南宁师大力量。
学校副校长 张松涛:历史启迪未来,旗帜指引方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在学习把握“十五五”时期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要求的基础上找准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要坚持系统观念,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结合起来,同推进我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培养更多服务广西基础教育、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多元需求的高素质卓越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西新篇章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党委统战部部长 陈洪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党办校办作为学校重要的综合性办事机构,是服务党委、行政的关键部门,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重要功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办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提升“政治三力”,以高质量工作为目标,以更好服务党政科学决策、更好满足师生需求为目标,不断围绕业务板块加强改革创新,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党委组织部部长 李图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发展成果,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发展任务,意义深远,立纲定向,为奋进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委组织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强化责任担当,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持续强化自身建设,打造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真抓实干、创新巧干,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 尹文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教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和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抓住时间窗口,巩固发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科学谋划未来,把全会精神的贯彻工作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做好学校“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教务处处长 覃城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确定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更为清晰的实践路径,令人振奋。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紧密结合,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产业升级、社会需求同频共振,完善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将科技前沿成果融入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
科研处处长 黄燕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为高校科研管理指明了新方向。作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全会精神对科研工作的深远影响。全会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要求我们立足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科研管理中,我将以有组织科研为核心,推动跨学科团队建设,强化“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协同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全会提出“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我将以此为指引,完善人才引育体系,优化科研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面对“十五五”新征程,我将以全会精神为纲,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勇攀科技高峰,为推动高校科研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国内合作处处长 区丽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蓝图,明确提出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教育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的深刻把握。教育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根基,高校既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交汇点,更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阵地。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使命在肩,我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搭建更广阔的合作平台,为提升学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能力、为强国建设贡献应有力量。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兰瑞乐: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摆在突出位置,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要求我们打破教育壁垒,重构跨学科课程体系,围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需求,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同频共振。同时,全会提出的“培养战略人才力量”要求,指引我们深化思政与双创教育融合,塑造学生爱国奉献的创业价值观,让学生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创新价值,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生力军。
法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 吴少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规划了未来五年十二方面工作的重点任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生机与光明前景。作为二级学院的行政负责人,将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围绕全会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重要部署,结合学院学科发展实际,着力推动法律、社会工作专博点建设。聚焦“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战略需求,着力推进西南边疆史、广西地方史、近现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加强学术积累和研究成果产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的原则要求,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课程教学,设计具有专业针对性的人工智能应用教学单元,持续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李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擘画了我国关于“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蓝图,锚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未来五年,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公报关于“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等谋划建议,为各高等院校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大潮中找准自己定位,强化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夯实创新人才培养基础,实现智慧教育的整体转型等指明了奋斗方向。
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何玲玲: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受鼓舞。作为经济管理领域的教育者,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必须立足区域经济需求,深化产学研融合。一方面,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经管学科与数字技术、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复合型经管人才;另一方面,需强化社会服务能力,依托学院智力优势,为地方产业升级提供决策咨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与城乡协调发展。全会强调的“系统观念”与“创新驱动”更启示我们,要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在数字经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领域形成特色研究,为壮美广西建设贡献经管智慧。
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陈兵:全会强调的“创新育新、强基增效”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党建为引领,把全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聚焦智慧物流、绿色供应链等前沿领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科技创新。通过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对接现代化产业需求培育专业人才,助力破解物流领域关键技术难题。同时深化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全会精神在学院落地生根,为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旅游与文化学院党委书记 贾坷: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谋划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二级学院党委书记,我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将紧密结合学院实际,把全会描绘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具体行动;将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提高师生生活品质,把学习成效切实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果。面向“十五五”,我们将凝聚全院力量,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学院新篇章。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旷晓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为新时代新征程擘画了宏伟蓝图。全会“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部署,为国际教育领域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将其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国际合作办学领域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使者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要提升治理效能,完善学院内部管理制度,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机制,以高效能治理推动学校国际化办学高质量发展,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彰显担当。
物理与电子学院教师 徐艳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教学科研一线,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智慧与力量。
初等教育学院教师 梁晓红: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重要部署之一,联系我的本职工作——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这让我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小学教育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我所培养的学生,未来将直接面对和塑造成千上万名少年儿童的价值观与基本能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础在人才,根基在教育。我必须将全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指导中,引导我的学生——明日的小学园丁,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优越性,自觉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文学院2024级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 梁桐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宏伟蓝图,其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教育强国建设”的部署令我备受鼓舞。作为未来的语文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我将把全会精神融入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深耕语文课程改革,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与时代价值,在教学设计中兼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时,聚焦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新路径,努力将所学转化为服务基础教育的实际能力,以青春之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教育工作者的担当。
数学与统计学院202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 封艾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部署让我深感专业使命与时代需求紧密相连。从全会总结的“十四五”成就中,我看到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支撑作用——无论是航天工程的精密计算,还是大数据产业的统计分析,都离不开数学理论的根基。结合自身学习,我在数值分析、概率统计等课程中积累的知识,正与现实场景中的问题解决形成呼应,也让我更懂“基础研究要甘于坐冷板凳”的深意。我会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扎实学好专业内容,积极参与数学在生物信息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努力将专业所长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的力量,以青年数学人的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广告学专业本科生 罗程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身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青年学子,我深刻感受到时代赋予的使命之重。我们既是“十四五”辉煌成就的见证者,更应成为“十五五”蓝图的践行者与传播者。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凝聚全民共识,新闻人正是架起政策与群众的桥梁。我将立足专业,深耕细作,把“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战略任务转化为青年话语,在信息洪流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面向未来,我将把个人成长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以笔为刃、以声为桥,在讲好中国故事中践行“挺膺担当”的青春誓言,让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鲜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