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学校发展战略目标,以党建为引领、以学科为支撑、以育人为核心、以服务为使命,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持续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学院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把牢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建一流学科、创知名专业”目标,充分发挥学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构建起“党建促业务、业务强党建”的良性循环。
凭借扎实的党建工作,学院入选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广西工人先锋号、广西先进基层党组织、广西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先进集体等荣誉。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获评自治区高校“五星级党支部”,涌现出广西五一劳动奖、广西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先进个人、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广西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了先锋引领、全员奋进的良好局面。
突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学科发展,持续夯实学科发展根基,打造办学“硬核支撑”。
学院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地理学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在“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地理学跻身全国前20%,位列第16名。专业建设成果丰硕,地理科学专业首批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并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学科研平台不断升级,学院建有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教育部)、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生态遥感国际联合实验室、广西地标作物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北部湾智慧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地理学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聚焦人才培养,彰显育人成效
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着力培养优秀中学地理教师和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积极服务广西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拓展第二课堂,打造多元化课外学习与实践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就业升学竞争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并屡获佳绩:连续10年在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024年获“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中获一等奖6项。近年来,50余名毕业生进入985、211高校及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充分体现了学院人才培养的扎实成效。
推动科研创新,服务区域发展
学院紧密围绕学科前沿与广西地域特色,整合科研资源,组建由知名教授领衔、青年博士党员为主力的学科团队,聚力推进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与广西一流学科、国家一流专业建设。
2017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4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研究成果《广西河流分级分类治理瓶颈亟待突破的建议》获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同志批示,为地方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社会服务,贡献地理智慧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
学院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广西、云南、湖南、海南、四川等5省(区)79个县(市、区),开展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调研等工作,累计走访1949个行政村、65314户农户。凭借突出的社会服务成效,2020年获全区事业单位脱贫攻坚记大功奖励,2021年被评为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17年以来,学院承担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治和产业发展与水利工程等横向项目13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超3500万元,实现了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推进学院内涵式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广西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地理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