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二十余年来,她始终坚守在思政课教学一线,以真心打动学生、以真诚感染课堂、以真信诠释理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不慕虚名,甘当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与引路者。
深耕课堂,让思政课有深度更有温度
陈敏始终秉持“教师以德立身、学生方能见贤思齐”的信念,不断锤炼教学本领,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堂课,致力于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课大于天”,这是陈敏从教最深刻的感悟。陈敏坚信,思政课不仅是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塑造灵魂,在成长关键期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选择。在教学中,她将“讲道理”作为思政课的核心,注重将历史叙述与理论阐释相融合,时代意识与现实关怀相贯通,世界视野与中国立场相统一。她以“知识链—问题链—价值链”贯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事实的联系中把握真相,在理解历史的过程中认同现实,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道路自信。她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鲜活语言,改变了学生对纲要课的无趣印象。她的课堂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现实的温度,让纲要课变得有滋有味,受到不少学生的喜爱,做到教学相长。
面对技术变革与教育转型,她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改促新、赛训砺能。她依托学院的“三三制”教学平台以及广西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虚拟仿真体验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系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系统、湘江战役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等多个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结合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困惑点设置教学议题,构建沉浸式课堂,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历史,让理论“活”起来,人物“动”起来,不断提高纲要课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她的教学实践屡获认可,曾荣获2021年、2022年广西高校“壮美广西”系列思政课“示范课堂”二等奖。
倾心育人,亦师亦友伴成长
作为班主任,陈敏始终将学风建设放在首位,倡导“学业为本”,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她组织主题班会推动阅读与英语学习,开展小组听课评课全面提升学生师范技能。针对学生考研的需求,她多次召开班会和邀请老师对学生进行考研学业辅导,主动协调各种资源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就业和考研的关系。她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学会生活。面对学业压力和学生间矛盾,她善于倾听和疏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有效化解个别学生的人生之“惑”。她所带的班级多次在学院学风评比中名列前茅,就业率达100%,多名学生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攻读研究生。
作为研究生导师,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素养赢得学生信赖。通过定期组织读书会、精读经典文献,培养学生的理论功底与独立思考能力;在论文指导中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从逻辑框架到论证细节层层把关。她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发表成果,并推动学术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数名学生在她的指导下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
潜心科研,以学术支撑教学创新
陈敏深信,科研是教学的根基与动力。她立足于国家之需、时代之需、现实之需、教改之需开展科学研究,持续深耕,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紧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前沿,参与自治区精品课程建设,参与“三三制微教学”、爱国主义虚拟方针体验中心、湘江战役虚拟仿真体验中心等平台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实现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教学资源。紧扣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前沿,探讨在治理现代化中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学术刊物发表相关论文。突出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导向,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日常课堂教学讲述,力图做到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从教以来,陈敏从未懈怠。她始终将教书育人视为第一责任,以学术的深度支撑教育的温度,以坚定的信仰传递时代的声音,以恒久的责任心与朴实无华的行动,照亮学生前行之路,守护与见证着学生的蜕变与成长。

陈敏老师(右二)与学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