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党代会以来,经济与管理学院锚定“面向东盟、立足广西”发展定位,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高水平学院”总体目标笃定前行,以系统化布局、精准化发力破解发展难题,在各领域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面跃升”的跨越式发展。2024年获评自治区第三批高校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A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经管动能。
党建领航 夯实经管育人根基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以“政治引领+组织赋能”双轮驱动,将边疆治理实践转化为“课程思政”活教材,用边疆红色资源点亮思政育人课堂,构建起边疆高校党建工作的“经管范式”。学院党委先后获评学校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标杆院系。所属党支部累计获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获评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命名五星级高校基层党组织1个,自治区五星级支部2个、四星级支部3个。教师党员中获得自治区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各1人,获聘自治区党委讲师团和南宁市委讲师团特聘教授(专家)各1人,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根基不断夯实。
协同提质 激活经管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学院精准聚焦学科建设制高点、人才培养主阵地、科研创新动力源与社会服务连接点,实现学科、人才、科研协同共进的良好格局。
强化学科特色,构建“经管融合、教研互促、服务边疆”的学科体系。2021年成功获批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2024年公共管理学晋级校级A类博士点建设学科,形成“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硕与专硕并行的“2×2”研究生培养架构。依托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等3个智库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学(广西高校重点学科)等优势学科持续发展。近年学院累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及厅局级课题40余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出版学术著作18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18篇,其中中文核心104篇、SSCI/SCI收录14篇。承办“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等5场高水平学术会议,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
推进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近五年引进博士13人,送培教师攻读博士9人,晋升教授2人、副教授5人。黄世政教授入选2024年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韦海鸣教授获评全国社科联先进个人。何玲玲教授获评全国“优秀MPA教师”,1个团队获评广西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13人获评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2人获区级青苗人才资助。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承担横向课题10项,多项研究报告获地方政府采纳或领导批示。围绕广西边境发展、乡村振兴、东盟合作等战略需求,深入开展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为广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育人拓新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学院构建了“思政领航+专业筑基+数智赋能+产教协同+东盟融通”的育人体系,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打造了“领航经管”课程思政和“经管论坛活动月”等特色品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获评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获评校级一流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在广西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中名列前茅。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学院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公共政策分析》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边境地区重大突发事件共治共享决策虚拟仿真实验》获评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学院与20余家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建成2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2篇教学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库,其中《邕剧的保护与开发》跻身全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百强。学生竞赛成绩亮眼,获“学创杯”创业模拟大赛广西赛区一等奖2项,“互联网+”大赛广西赛区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8项,优秀奖5项,获广西优秀创新创业导师3人次,“挑战杯”银奖9项,在“寻是杯”公共管理大赛中获南部地区大学生公共管理方案设计与决策对抗大赛特等奖1项、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显著增强。
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新起点,学院锚定发展方向,在学科建设上破局,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开辟新赛道,同步优化学科布局,全力冲击公共管理一流学科,筑牢发展硬核支撑;在人才培养上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就业指导服务,拓展国内外合作,以联合培养与科研协作培育育人新动能;在社会服务上提质,聚焦需求精准发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需求对接,实现学科、人才、服务协同共振,为广西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经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