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最美南师人】跨越疆域的文化摆渡人——记我校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欧亚理工学院常务副院长杨绪明教授

文章来源:国际教育学院、宣传部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 校对:秦崭崭 审核:李树玲 终审:纪明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秦崭崭
审核 李树玲 终审 纪明

在我校国际教育学院的走廊里,时常能看到一个清瘦而忙碌的身影,他或与留学生亲切交谈,或与青年教师热烈讨论,眼神中透露出学者的睿智与师者的温情。他以语言为舟、以文化为帆,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默默耕耘三十载。他就是我校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欧亚理工学院常务副院长杨绪明教授。

深耕不辍,从淮河岸边到东盟门户求索

1991年,杨绪明从淮河边的信阳师范学院(现为信阳师范大学)启程,开启了文学追梦之旅;1998年到北京师范大学师从刘淼教授攻读硕士学位,进一步奠定了扎实的学术根基;2006年到四川大学师从俞理明教授、杨文全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淬炼了严谨的治学态度;2014年到北京语言大学师从张博教授访学,进一步拓宽了国际中文教育的视野。这条蜿蜒的求学之路,见证了一个青年学子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扎实学者。

“每个人都会面临‘难’与‘懒’的纠缠,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难’,而是自己‘懒’。只要不‘懒’,很多‘难’题都可以解决。”这是杨绪明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一位勤奋的学者,从《当代汉语新词族研究》到《多语竞争中的中国语言形象建构研究》,他的每一部专著都体现着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学术视野。90余篇学术论文,3部专著,主持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这些数字背后,是他对学术初心的坚守。

教研互促,润物无声传文化

作为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和欧亚理工学院主要负责人,杨绪明深知肩上的责任。在兼顾三个部门各项工作的同时,他带领团队打造的广西一流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已成为培养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留学生眼中,杨教授的课堂总是充满魅力。从“初级汉语”到“高级综合汉语”,从“中国文化”到“HSK应试指导”,他总能将复杂的语言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他创建“语言文化体验营”,带领留学生走进中国家庭、参观企业、体验传统工艺,让汉语学习从课堂延伸至社会生活。每年的国际文化节,他都会和留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在欢声笑语中传播中华文化,在留学生心中国际教育学院成了一个充满温度的文化家园。

“杨老师不只是教我们汉语,更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来自越南的农翠幸动情地说。在她撰写毕业论文遇到困难时,杨老师连续多个晚上通过电话和网络耐心指导,从选题到框架,从调研到写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杨绪明始终践行着“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他坚信每一个留学生都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培养一个留学生,就是搭建一座中外友好的桥梁。

锐意开拓,助力学校开拓教育国际新格局

作为部门负责人,杨绪明尽职尽责,锚定东盟和中亚区位,展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战略眼光,带领团队不断拓展学校国际化格局,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助力学校获批了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欧亚理工学院,是我国首个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中哈文明互鉴与科技教育融合开辟了新路径,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务实推进,与东盟国家高校的合作不断深化;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生源国别日益多元;国际会议与合作科研项目不断增加。

作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项目技术专家”,他能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国际教育管理全过程,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广西本科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辐射到更广阔的领域,在各类评审评估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同时又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参评单位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他还聚焦东盟国家语言文化研究,主持建立了“中国—东盟跨境语言地理学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区域教育合作新路径。

甘为人梯,积极托举新生力量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这是杨绪明从教三十余年常给学生们说的话。尽管行政事务繁忙,他始终坚守教学科研一线。

他开设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论文写作的及时雨”。通过“国际教育学院学校沙龙”,他定期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开展专题讲座,从选题到研究方法,从论文撰写到项目申报,倾囊相授。“杨老师既像一位朋友,更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常常以自身的教学和科研经历为我们做引导。”青年教师齐风军感慨地说。在他的指导下,多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院的教学科研骨干。

作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他培养了数十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他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海外孔子学院的教学骨干,有的在国内外高校从事汉语教学,有的在外交、经贸领域担任文化交流使者。

他常说,“国际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对话、文化的互鉴。”在多次国际教育论坛上,他不吝分享他的教学理念。他主持的《四知识·四能力·六素养:面向东盟的双平台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获评广西高等教育(本科)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正是对他教育管理实践的最好肯定。

虽荣获过学校“优秀园丁奖”“优秀教师”“科研先进个人”“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他始终保持着谦逊朴实的本色。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那是他在批改学生论文、准备教案、处理行政事务。

从淮河岸边到邕江之滨,从文学青年到国际教育专家,杨绪明用三十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看到了“知行合一、润物无声”的师表风范,看到了“融通中外、文明互鉴”的国际视野。

站在新的起点上,杨绪明正带领他的团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创新的理念,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智慧和力量。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真正的教育家,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价值的人,是那些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人,是那些跨越疆域、搭建心灵之桥的文化摆渡人。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