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喜迎党代会】铸魂育人 擎旗奋进开启教育科学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学院、宣传部 作者:教育科学学院 校对:秦崭崭 审核:李树玲 终审:纪明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秦崭崭
审核 李树玲 终审 纪明

自上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基础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教育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学院获批新增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24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25年成功获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从而构建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铸魂强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学院党委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的建设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着力培养“懂教育、有情怀、能担当”的优秀教育人才。通过建立“党委领学、支部研学、党员践学、师生跟学”四级联动学习机制,持续加强领导干部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2019年以来,学院4个党支部获得五星级、三星级高校党支部称号;2021年,学院党委和教育学系教工党支部获评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名党员荣获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24年,学院党委被评为学校“党建工作标杆学院”,教育学系教工党支部获评“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名教师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团。自2019年以来,学院共获批党务项目8项,在各类党务竞赛中获奖26项,以高质量党建书写了新时代教育奋进之笔。

依托教育学、心理学学科优势,学院着力打造“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品牌,2门课程分获区级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在党建与学生培养深度融合方面,实践育人成效显著。自2024年起,学院参与南宁市社会福利院社工计划,每月开展“教科暖阳,情系福苑”志愿服务活动,全年累计组织敬老、助残、环保等志愿服务20余次;“青春筑梦,与爱同行”特殊群体系列活动获评2024年南宁师范大学共青团志愿服务重点项目。学院还与南宁市部分小学、幼儿园及社区共建社会实践点,2024年以来每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30次。持续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7年获国家级奖项,连续5年获团中央、中青校园等媒体报道,多次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团队。2025年,“情暖童心护成长,爱润乡土助振兴”主题实践活动累计在中国青年网发布稿件3篇,获中国共青团杂志微博报道及《志愿青年学刊》录用,各类平台共发布新闻稿129篇,总浏览量逾7.5万,点赞量超2400次。

教研融合,深耕师范教育主阵地

学院党委坚持“以本为本”,聚焦师范生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积极服务学校“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党员教师牵头组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教育学教学团队”等多个教学团队。2017年至今,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部委级一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9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7项)。创新实施“理论+实践+反思”三维培养模式,学生在“华文杯”“田家炳杯”等全国师范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26项(其中一等奖11项),曾连续三年位居全区高校首位。

党建引领专业建设不断优化升级。2022年,教育学专业通过国家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024年,学前教育专业通过二级认证;2025年,特殊教育专业参加二级认证。继2019年教育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后,2022年应用心理学获批校级一流专业,并获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音乐基础》3门课程均获评区级线下一流课程。学院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骨干,党员名师带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带新入职教师),促进青年教师成长。近五年,3名教师入选“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获自治区级教学竞赛一等奖,党员教师占比达78%,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科研攻关,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立足广西教育实际,聚焦“乡村教育振兴”“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儿童心理健康”等重点领域,推动科研与地方需求深度融合。依托“广西师范生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本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党员教师牵头组建多个科研团队。2017年以来,学院主持国家级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168项,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43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2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4项)。学院坚持“成果转化服务基层”路径,构建“科研反哺教学、服务社会”良性机制,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及实践方案。截至目前,42篇咨政报告获国家、省、地市领导批示或采纳,其中国家级7篇、省级17篇、地市级18篇。

学院党委引领,持续提升学院的学术影响力,主办“东盟比较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广西)﹣东盟国家特殊教育教师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9场;党员教师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专著55部。本科生党支部培养学生党员中,82人考取华南师范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党支部党员中,11人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博士研究生。

服务社会,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学院党委积极践行“把论文写在八桂大地上”的使命,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基层,为广西基础教育注入“智力动能”。组建“教育博士服务团”“党员支教队”,对口帮扶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南宁市马山县等10个县(区)的23所乡村学校。近五年,开展送教下乡120余次,培训乡村教师5000余人次,指导帮扶学校开发校本课程36门。依托“广西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党员教师牵头设计“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新任教师跟岗研修”等项目,近五年承办自治区级以上培训28项,培训教师1.2万余人次,学员满意度达98%,被誉为“广西基础教育教师的‘加油站’”。多名党员教师担任自治区教育厅教育政策咨询专家,参与《广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广西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研制,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从思政铸魂到教学提质,从科研创新到服务基层,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始终以党建引领事业发展,在服务广西教育强区建设中展现担当。站在新起点,学院党委将继续深化“党建+”融合发展模式,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业绩,为培养“四有”好老师、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