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代会专栏 > 正文

党代会专栏

【喜迎党代会】党建领航 文韵铸魂 文学院笃行致远谱新篇

文章来源:文学院、宣传部 作者:文学院 校对:秦崭崭 审核:李树玲 终审:纪明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2日 点击数:

自上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文学院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委班子同心同德,带领全院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求真务实、攻坚克难,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学院获自治区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A类),第四批国家样板党支部1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第二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第二批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自治区星级党支部2个。

党建引领聚合力,规范治理筑堡垒

加强顶层设计、制度筑基,推进民主管理。对标学校最新部署要求,制定了“三重一大”议事制度、院长办公会等制度,修订了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制定学院纪委工作7项制度,完善《文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制度汇编》19项制度、《文学院学生工作管理制度汇编》23项制度、《文学院意识形态工作制度》10项制度,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完善。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集体研究表决。以自治区“两随机”党建督查、学校党建巡察、意识形态工作督查等为契机,全面梳理学院党建、意识形态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

基层焕新、阵地升级,积极创建美丽文院。优化基层组织架构,根据学院实际把党支部建在教研室上、建在专业上,形成3个教工党支部、10个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格局,实现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积极打造文院之家,完成了办公场所搬迁与升级,新增会议室、戏文专业实训室、创新创业基地、中文实训室设备等,实现了新文科实验室从无到有的跨越。制作学院党建宣传栏40余米、历届党代会简介与名人名言宣传板40块、学生微笑墙2面;新建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百草园”、主题教育图书角“三味书屋”,整体风貌焕然一新。

育优党员、先锋引领,提升党员能力水平。规范党员发展程序,秉持做大基数、全程培育、重点发展、辐射后进的原则,自上次学校党代会以来,累计发展党员1000余人,数量位居学校前列;发展教师党员3人,为教工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抓培训、重成效,认真推进党员教育工作。创造性开展实施学生党员“三联系”制度,既“选苗”又“育苗”,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2017年12月以来,学院党校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17次,2156人次参训;举办党员发展对象培训与预备党员培训各22次,1224人次参训,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全程、全员、全方位覆盖。

品牌建设绽芳华,思想铸魂育新人

打造经典树立品牌,强化团学工作特色。2017年12月以来,团学建设方面,获自治区级活力团支部2项,获自治区级优秀共青团员1人,获批校园文明建设重点项目1项,学生工作特色重点项目4项。创新创业方面,累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4项、区级45项,校级84项,获批校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个;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数广集团杯”广西赛区选拔赛中,斩获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3项;获批校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个。社会实践方面,在金葫社区等开展支教服务142期,“星火”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实践团获2022年全国暑期三下乡重点团队称号,并喜获教育部、团中央来信表扬。2025年,新获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重点团队1个。第二课堂方面,连续成功承办七届校级课本剧大赛,并将其打造为全校性品牌活动;连续4年被评为学校“第二课堂”工作先进集体;连续4年毕业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合格率达100%。

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提升思政工作质效。坚持在网络育人领域深耕细作,大力加强微信公众号、网站、易班建设,易班已成为特色宣传工作窗口,2017年12月以来,累计获得易班新闻全国头条142条,其中包含4条大头条;院办党刊《新红耀》已连续出版30期;特色班刊已实现院校两级共建,获校级易班网络思政重点项目7项,夯实了学院意识形态与宣传工作的阵地基础。狠抓思政队伍建设,实现“队伍赋能”。获评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1人,获2019年度广西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自治区级军事理论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人、自治区级辅导员能力大赛三等奖1人。2019年以来,学工队伍主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2项,主持校级思政、课改类项目7项;参与成果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

内涵建设提质增效,学科专业攀新高

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强化师资力量。人才引进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筑牢人才工作“引、育、服”格局。2021年以来,共引进博士18人,另引进副高职称紧缺专业人才1人,改善了戏剧影视文学、语文教学论等专业师资紧缺的困境。不断改善人才梯队,优化师资结构。截至2025年9月,文学院共有在编专任教师70人,教师党员42人,占比60%。其中教授、研究员14人,具有博士学位50人,高级职称39人,逐步解决师资不均衡、梯队不合理问题,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为学院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迸发前行力量。八年来,学院党委克服困难,主动顺应社会需要,响应号召解决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专升本学生的升学难题,积极协调资源开设相关专业。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由854人增加到1581人,增长了85%;在校研究生由68人增加到近116人,增长了近70.58%,其中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育硕士由23人增加到69人,增长了3倍,办学规模稳步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学校首批区内一本招生的专业,录取分数线位居学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汉语言文学与秘书学专业顺利通过了专业评估,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四星级,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研究生培养方面,2018年以来学生主持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6项,发表期刊论文31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篇。

以专业建设为手段,提高育人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夯实学院发展根基。文学院教学工作着重在树专业品牌、创学科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上下功夫,2018年以来,获评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建设自治区级实训基地2个,获“田家炳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田家炳杯”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6项,“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奖项45余项,“慧文杯”全国商务秘书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以学科团队为平台,增强科研能力。搭建南宁师范大学广西文艺评论基地、广西傩文学艺术创新与研究基地等2个厅级科研平台。认真开展文艺评论推介评选工作,获得广西文艺评论推优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奖1项。八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其中6项主持人为党员,占比75%,充分发挥了党员教师在教科研领域的领军作用。另获自治区级科研项目23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超100万元;发表核心论文11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为学校博士点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及文学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自上一次学校党代会以来,文学院在党建引领、思政育人、内涵建设、品牌塑造、搭建合作平台方面统筹发力,学院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继续凝心聚力、戮力前行,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