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20日,2025年全国岩溶地质学术年会在南宁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南宁师范大学和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会议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背景下的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设置1个主会场和5个分会场。来自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的200多名领导、专家、学者、研究生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潘晓东主持,中国地质学会处长孟庆伟、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赵小明、南宁师范大学副校长卢远分别致辞。孟庆伟代表中国地质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肯定了岩溶地质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赵小明结合岩溶地质研究所的科研实践,分析了我国岩溶地质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卢远代表南宁师范大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从人才培养与高校科研的角度,介绍了我校办学条件、学科建设和岩溶领域研究进展,提出了跨学科合作的建议,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深化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地质学会孟庆伟处长致辞 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赵小明副所长致辞

我校副校长卢远致辞 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潘晓东主持会议
会议特邀王焰新院士、蒋忠诚研究员、王克林研究员、周忠发教授、张发旺研究员、陈立华教授、胡宝清教授、胡晓农教授、程海教授、曾庆高研究员、邱东茹研究员、刘杰教授等专家分别作了《减污降碳增汇协同,推进流域生态修复》《岩溶生态水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西南喀斯特区变绿后景观持续性恢复机理与调控途径》《喀斯特山区复杂场景遥感地学应用与数智时空底座探讨》《岩溶矿山地下水污染空间分布规律及其“链式”效应》《岩溶流域洪水模拟模型与预报》《喀斯特人地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南宁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实践与创新》《喀斯特系统人工智能驱动的水文预测:科学预测与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亚洲夏季风突变前的早期预警信号及其未来突变可能性》《西藏碳酸盐岩岩溶特征与成矿的思考》《活性污泥菌胶团形成与调控的分子机制》《广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等主旨报告,报告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岩溶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对支撑岩溶基础研究、应用实践、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王焰新院士作主旨报告


专家作主旨报告
会议共设置14个议题,安排118场学术报告。我校23名师生在分会场进行研究报告分享,展示了我校地学部在岩溶相关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进展与成果。此外,会议还举办了优秀研究生报告评选活动以及野外岩溶地质考察实习,为岩溶事业的人才培养和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校部分参会师生代表

研究生论坛评优颁奖


野外岩溶地质考察
我校作为本次学术会议联合承办单位,筹备周密、组织认真。会议的成功举办展现了我校岩溶地质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学术积淀与科研能力,对推进地理学科建设、促进岩溶科研创新、助力青年科研人才发展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