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老茶馆 > 正文

老茶馆

理性与感性,共筑人性之美

文章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蒙耀雪 校对:何依宸 审核:王毅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3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何依宸
审核 王毅 终审

理性与感性,宛如人类精神世界的双生花,在生命的原野上交织绽放,共同构筑起绚烂而深邃的人性世界。

理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显著标识之一,它如同一把精准的标尺,为我们丈量世界、探寻规律。从古希腊先哲们对世界本源的思辨,到近代科学巨匠在实验室里的反复推演,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认知的疆界。牛顿凭借理性的逻辑,从苹果落地的日常现象中,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让人类得以初步解码宇宙运行的奥秘;爱因斯坦以超凡的理性思维,冲破经典物理的桎梏,提出相对论,为人类打开了认识时空本质的新窗口。在社会生活里,理性也扮演着关键角色。法律的制定,是对社会秩序理性的规范;政策的推行,是基于对现实状况理性的考量。正是理性,让人类能够在复杂的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条理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文明不断向前迈进。

然而,若仅有理性,人类便会如同一架精密却冰冷的机器。感性,恰似一汪清泉,为理性的世界注入灵动与温情。艺术领域,是感性肆意挥洒的天地。画家笔下的色彩,并非简单的光学组合,而是饱含着作者对世界的情感体悟。梵高的《星空》中,那旋转、躁动的笔触,传递出的是他内心对生命的狂热与挣扎;音乐家的旋律,并非机械的音符堆砌,而是情感的流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那激昂的节奏里,是他与苦难抗争的不屈意志。这些便是感性在艺术作品中展露的震撼心灵的力量。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感性更是维系情感的纽带。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贴心的安慰,无需过多理性的分析,却能瞬间抚慰人心。当我们为一部电影的情节落泪,为一首诗歌的意境沉醉,正是感性在发挥作用,它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让生命充满了温度与色彩。

理性与感性,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彼此成就。伟大的创造,往往诞生于理性与感性的碰撞。达芬奇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用理性研究人体结构、光学原理,还是卓越的艺术家,以感性创作《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至今让无数人为之着迷。正是理性的积淀与感性的表达,共同造就了《蒙娜丽莎》这幅艺术瑰宝。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理性与感性的平衡。面对人生的抉择,理性帮我们分析利弊,做出最合理的判断;而感性则让我们遵从内心的呼唤,不被世俗的功利所裹挟,去追求真正热爱的事物。

在当今这个理性被过度推崇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感性的价值。科技的飞速发展,让理性的工具不断升级,人工智能可以瞬间处理海量数据,做出精准预测。但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拥有人类的感性,无法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无法感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这些独属于人类的情感体验,正是感性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人性之所以伟大的重要原因。

理性让我们认识世界,感性让我们感受世界。二者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唯有让理性与感性在人性的土壤中和谐共生,我们才能既拥有清醒的智慧,又葆有炽热的情感,在生命的旅途中,既走得稳,又走得远,最终抵达那片充满理性光辉、洋溢感性温暖的美好天地。(编辑/滕思晨)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