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至10日,地球环境演变与资源效应前沿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武鸣校区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与南宁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本次会议由地理与海洋研究院宋之光教授特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张水昌院士、华南师范大学应光国教授、中国石油大学陈践发教授、中国地质大学郑国东教授等十余位国内顶尖学者出席并作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水昌、我校校长隆广庆分别致辞,卢远副校长主持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以“引领地球科学创新,服务区域环境经济”为宗旨,通过主题报告、专题研讨、实验室考察等形式,系统地探讨了地球环境演变机制、资源勘探技术革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议题。与会专家就地球环境演变、资源勘探、化学品污染与治理等主题作学术报告,并围绕地球科学前沿研究与技术领域、资源环境效应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对推进广西地球科学和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水昌在会上指出,地球科学正面临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的关键阶段,需加强多学科协作,以科技创新赋能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地球科学者应勇担使命,以科技创新回应时代之需。
校长隆广庆在致辞中强调,会议聚焦资源环境领域的最新学科发展与先进技术,旨在推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创新突破,提升广西地学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能力,更好地服务北部湾区域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的战略目标,对推动广西地球科学学科建设及青年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专题报告环节,张水昌院士、应光国教授分别以“地球中年期的平静与动荡”、“人类世与化学品污染”为主题作学术报告,系统解析了中元古代海洋环境演化对油气形成的深远影响,以及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及生态风险。有关地方院校国家基金申请,专家们强调为地方院校科研工作者自然科学基金选题需立足区域特色、注重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结合。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供了高水平学术交流机会,对我校地球科学今后的建设发展及广西高校的地学类学科人才培养具有积极影响,更在多个领域为我们提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方向:一是推动学科交叉创新,需进一步融合地球化学、环境科学、大数据等技术,推动资源勘探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二是加强区域战略服务,需聚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为区域碳达峰、海洋经济规划提供科学支撑;三是青年人才培养,需通过联合课题、学术沙龙等形式,激发青年学者科研潜力,支持广西复合型地学人才成长。科研处、地学部各单位负责人及师生共200人参会。

图1地球环境演变与资源效应前沿学术研讨会专家合影

图2南宁师范大学隆广庆校长致词

图3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张水昌院士学术报告

图4华南师范大学应光国教授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