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阐释广西北部湾地区多民族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9月2日下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南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一带一路’视域下广西北部湾地区多民族文化再审视”讲座在学校明秀校区文星楼110报告厅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学校学报编辑部张震英教授,讲座由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杨绪明主持,教师代表、各专业学生共百余人出席了本次讲座。
张震英以“历史脉络—文艺呈现—现实发展”为主线,围绕“一带一路”的历史与当下、北部湾多民族文化格局、勇武精神的历史展现、文艺影视中的文化书写、旅游文化掠影以及特色文化巡礼六大板块进行分析。他从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延续性切入,指出广西北部湾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阐述了该地区壮族、京族、瑶族等多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共生共融格局;以冯子材、刘永福等历史人物为例,生动还原了北部湾地区先辈们在抵御外侮、守护家园中展现的英勇无畏精神。张教授特别提到了作为北部湾特色文化代表的坭兴陶和南珠。泥兴陶的“泥、火、艺”三重境界,南珠的“海上明珠”文化意象,均体现了北部湾地区因地制宜的文化创新智慧,成为区域文化品牌的重要标识,也为当地文旅融合和资源开发带来了勃勃生机。
在互动环节,师生踊跃提问,围绕“北部湾文化如何赋能当代发展”“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实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探讨。张震英教授结合具体案例逐一回应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现场气氛热烈,学术碰撞中激发了师生对文化研究与实践的新思考。
本次讲座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案例为支撑,从历史、文艺、旅游、特色文化等多维度展开,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北部湾多民族文化魅力的窗口,对北部湾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与历史纵深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也为该地区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