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鸿宾应邀在五合校区文综楼114报告厅,开展了题为《如何理解古今的“广西”?——思考范式转型的梳理》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法学与社会学院、学校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尹文嘉处长主持。报告现场座无虚席,师生们共同畅享了这一场学术盛宴。
李教授学术造诣深厚,兼任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还担任国家“十四五”规划文化工程项目《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委会副主任。其研究领域涵盖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及长城学等,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等。
报告中,李教授围绕“广西”这一特定地域及其人群的古今演变展开深入剖析。他指出,“广西”的内涵在历史进程中被赋予多种涵义,理解其背后的思维取向与范式转变极具学术价值。“广西”内涵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域及人群活动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国家力量。
现场互动环节氛围热烈。尚晴老师率先向李教授请教对“唐宋变革论”的看法,李教授从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等维度,阐述了该理论的学术价值与局限性,同时强调学术研究不一定要“推翻前人”,更应重视学术的薪火相传,在继承中创新,以严谨的论证和多元的视角推动学科发展。
参与报告的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报告不仅加深了对广西历史文化的认知,更在研究范式上带来了全新启发,为后续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开拓了思路。
最后,尹文嘉在报告总结环节时强调,此次邀请李教授开展学术报告,是学校推动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举措。未来,学校将持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地方文化传承发展贡献更多学术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