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南师达人 > 正文

南师达人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利雪梅:梅映寒窗志 愈坚,剑砺霜锋光自显

文章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经鹏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经鹏艳 审核:王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8日 点击数:
图片 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经鹏艳
审核 王毅 终审

青松傲雪,始见其苍翠;寒梅经霜,方显其幽香。来自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2021级测绘工程专业的利雪梅,人如其名,似一剪凌霜之梅,于测绘工程的沃土上扎根生长,以勤为径,以韧为舟,终成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的佼佼者。

在这片知识的海洋里,她并非天赋异禀的弄潮儿,而是以笨鸟先飞的姿态,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着学术的深度。从大一时的迷茫摸索,到如今站在国家奖学金的领奖台上,她用自己的经历生动地诠释了何为“天道酬勤”。那些深夜实验室的灯光,那些被翻烂的教材笔记,那些在挫折面前咬紧的牙关,都化作她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若论利雪梅的学业成就,“专业第二”的排名与3.85的GPA不过是冰山一角。在这耀眼的数字背后,是她日复一日地坚持与超越常人的自律。她的学习之道,恰如古人“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智慧,将庞大的知识体系分解为可执行的小目标,在点滴积累中完成质的突破。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校园的薄雾,利雪梅早已坐在图书馆的角落,面前摊开的不仅是课本,更是一张张手写的便利贴。这些色彩各异的纸张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当天的学习计划和重点难点。“把大目标拆解成小任务,就像攀登高峰时设置的补给站,让漫长的征程变得清晰可及。”她这样解释自己的方法。每完成一个目标,她都会在标签上画一个鲜红的对勾,这看似简单的仪式感,却是她保持动力的秘诀。

在知识整合方面,她独创的“三维学习法”令人叹服:先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再通过AI工具进行重点提炼,最后以费曼学习法进行输出检验。这种立体化的学习模式,让她在面对测绘工程繁杂的专业课时游刃有余。“学习不是机械地记忆,而是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结。”她常这样告诫学弟学妹。更难得的是,她将这种治学态度延伸到英语学习中。为了攻克四六级,她坚持“晨读夜听”:清晨背诵核心词汇,夜晚精听BBC新闻,连吃饭排队的时间都不放过手机里的单词APP。这种近乎苛刻的自律,最终让她以高分通过考试,为科研之路扫清了语言障碍。

披荆斩棘,玉汝于成

如果说课堂学习展现的是利雪梅的专注力,那么科研竞赛则彰显了她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作为两项国家级大创项目的团队成员,她的科研之路并非坦途,而是一次次突破舒适区的自我挑战。她提到,在准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时,团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因为随着比赛和项目的深入,遇到的问题也越加难。但是我不会放弃,也不会妥协,因为每一次挑战都会让我学到新的技能和积累经验。同时,老师和团队成员也会在遇到问题时给予我指导和帮助,我们会一起攻坚克难,也会互相加油打气!我从来不会害怕困难,相反,困难方显勇毅。”

无论是野外测绘时的风吹日晒,还是数据处理时的枯燥烦琐,她总能以乐观的心态化解压力。“科研就像解谜游戏,每个难题都是一个新的关卡。”这种举重若轻的态度,丰富了她的科研创新知识,还提高了她的综合能力。

躬行实践,知行合一

真正的优秀从来不是单维度的绽放。利雪梅深知,当代大学生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作为班级学习委员和校级协会副会长,她在服务同学中践行着“利他即利己”的人生哲学。

若将学业比作根基,实践则是利雪梅伸展的枝丫。作为学习委员、校级社团的副会长,她以“躬身力行,敢为人先”的姿态组织专业竞赛,搭建实践平台;作为助理班主任,她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耐心引导后辈。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背后,是她对校训“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深刻践行。她深知:真正的卓越,不仅在于纸面成绩,更在于以行动传递温度,以责任照亮他人。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句座右铭,恰似利雪梅大学生活的生动写照。国家奖学金于她,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如今,已考上研究生的她,正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术海洋。她坚信:“只要有这种滔滔不绝的状态,哪怕我的起点再低,我的速度再慢,我也可能就是最终在未来的某一天,就是成就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编辑/张思琳)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