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坚持别人无法坚持的坚持”为信条,以“把眼前事做到极致”为准则,在大学两年的时光里,不仅做到了心有仰望浩瀚星空的梦想,又有着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她就是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1班的王思恬。
成功的道路从无捷径可走,唯以坚持为舟,方能驶抵理想的彼岸。她以初心为灯塔,照亮前行的方向;以时间为梭,在岁月的织锦中穿梭;以反思为利刃,剖析自我,不断精进。
以初心为灯,照亮学习之路
王思恬坚定地表示,内心的驱动力是人生航程中的灯塔,而目标则是推动她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当被问及学习秘诀时,她提到,拥有内驱力是学习的关键。这种内驱力可能源于对未来的规划,也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小目标,但无论源自何处,它都能为前行之路点亮明灯。
王思恬的学习方法并非局限于课本知识。她强调,要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有深刻印象,同时也要积极拓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她认为,适时的紧迫感是必要的,知道何时复习、如何复习,才能事半功倍。此外,她注重与外界的交流,思考哪些技能和知识是自己必要且不足的,而非盲目追随潮流。
王思恬将每个学期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逐一落实,确保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她坚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她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等。在一次次的赛事锻炼中,她不仅学到了课本之外的知识,还提升了对学术文献的检索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磨炼了自我的意志力,并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和沟通对于一个项目或一个任务的重要性。
以时间为梭,编织自律之网
“时间是无声的脚步,不会因为我们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而稍作停留。”王思恬深谙此理,她以时间为梭,编织出一张自律之网,将自己的大学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面对学习、社团、科研等多重任务,王思恬善于进行“筛选和排序”,将精力集中在那些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她将任务分为日常长线准备和一次性完成两类,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高效完成。她坚信,专注是效率的源泉,因此在执行任务时,她总是全神贯注,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任务的完成质量和数量。当一些随机任务安排下来时,她会根据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二次排序,将其分散地安排到日常任务的间隙中,逐个击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此外,王思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时间观念,她从不拖延,总是提前完成任务。她明白,时间是最公平的资源,也是最稀缺的财富,只有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以反思为刃,斩断焦虑之茧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王思恬也曾遭遇过自我怀疑和焦虑的困扰。然而,她并没有被这些负面情绪所吞噬,而是以反思为刃,勇敢地斩断了焦虑之茧。
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王思恬首先会选择接受现实,再冷静地分析问题。她会反思自己在任务进展过程中哪些步骤做得不够好,哪些错误是反复出现的,并认真听取老师和前辈的建议。她明白,反思是自己进步的阶梯,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审视和调整,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同时,她也认识到,完美是不存在的,很多事情需要反复尝试才能成功。她学会了欣赏自己已经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并从中汲取力量和信心。她坚信,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付出了最大努力,就能够坦然接受任何结果。
当被问及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心得时,王思恬提到了四个方面:首先,学习成绩是基础。她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情,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评选奖学金的“入场券”。其次,综测成绩是保障。她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其在评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再次,实践经验是亮点。她通过参加各类项目和竞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是她真正脱颖而出的原因。最后,道德品质是根本。她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始终保持着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她能成为“国奖奖学金获得者”也是实至名归。
她的故事,正如“砚池墨海书鸿志,星霜荏苒展风华”所言,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她以坚定的志向为笔,饱蘸墨水,书写着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岁月流转,她以不懈的努力和积累,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采与才华。(编辑/龙马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