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悦读 > 正文

悦读

《小城之春》:于无声处听惊雷

文章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文/粱耀坤 校对:经鹏艳 审核:王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8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经鹏艳
审核 王毅 终审

在光影交织的世界里,《小城之春》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散发着独属于它的光芒。这部拍摄于1948 年的黑白影片,以其细腻的情感、独特的叙事和深刻的主题,穿越时空,直击人心。我们不妨借四月的春光,点开这部影片,去欣赏其带来的美学艺术和伦理思考。

影片伊始,借礼言之口,一句“春天了”,为这个故事定下了季节的基调。然而,映入眼帘的小城,却不似春日应有的蓬勃朝气。破败荒芜的景象四处蔓延,春天的到来,似乎并未给这座小城带来生机与活力,反而更衬出它的死寂。

戴礼言,一位饱经沧桑的乡绅,在战争中失去了家产,又重病缠身,他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毫无波澜。他的妻子周玉纹,曾经也有过炽热的爱情,却因母亲的阻挠,未能与恋人章志忱携手。如今,她在这看似平静的婚姻里,内心却如困兽般挣扎。章志忱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小城的平静,也让玉纹尘封已久的心再次泛起涟漪。他们在礼教与情感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每一次眼神的交汇、每一次欲言又止的对话,都饱含着无尽的痛苦与无奈。戴秀,礼言活泼开朗的妹妹,她对志忱心生爱慕,这更是为这段复杂的情感纠葛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在这春天的背景下,人物的情感显得愈发浓烈。玉纹在城墙上孤独徘徊的身影,与城墙边那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却又无法挣脱束缚的野花相互映衬,仿佛诉说着她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她时而驻足凝望远方,时而低头轻抚那刚刚冒出嫩芽的小草,眼神中满是纠结与憧憬。而志忱的到来,就像春日里那偶尔穿透云层的一缕阳光,虽带来了片刻的温暖,却又无法驱散玉纹心中长久以来的阴霾。礼言在春天的气息中,试图重新振作,可身体的病痛和内心的自卑,让他一次次地陷入绝望。他看着院子里渐渐复苏的树木,眼中流露出的是无奈与不甘。

电影中的镜头语言也堪称一绝。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小城城墙,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象征着人物内心的禁锢。玉纹在城墙上的行走,暗示着她对现状的不满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那些空镜头,如破败的庭院中那几株在春风中瑟瑟发抖的残花、荒芜的街道上被风吹起的落叶,无不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与人物的心境相得益彰。影片中的光影运用也十分巧妙,昏暗的光线常常笼罩着整个画面,偶尔透进的一丝光亮,就如同人物心中那微弱的希望,在黑暗中闪烁。那从斑驳的墙壁缝隙中透进来的春日阳光,洒在玉纹的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阴暗,恰似她矛盾的内心。

《小城之春》所探讨的主题,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揭示了旧道德与人性的冲突,展现了人们在传统礼教束缚下的挣扎与无奈。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情感被压抑,梦想被磨灭,但即便如此,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依然在艰难地闪耀。同时,影片也让我们思考,在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情感的抉择时,我们该如何坚守内心的本真,寻找生活的意义。就像春天即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依然努力地展现出那一抹生机,人们也应在困境中怀揣希望。

观看完《小城之春》,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电影就像一首无声的诗,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平淡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与挣扎,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自由与幸福。(编辑/龙马英)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