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悦读 > 正文

悦读

荔枝红透长安时

文章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岑珊珊 图片:岑珊珊 校对:何依宸 审核:王毅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4日 点击数:
图片 岑珊珊 校对 何依宸
审核 王毅 终审

岭南的夏日,仿若被水汽氤氲的画卷,带着湿漉漉的甜。荔枝树的绿荫宛如巨大的伞盖,庇护着最鲜活的时令。剥开那绛红的果皮,莹白果肉裹着的不仅是清甜,更似有千年前从岭南驿道一路奔涌到长安的风尘。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恰是把这颗盛夏果实变成了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盛唐最隐秘的褶皱。

故事以一道要求岭南每年向贵妃进献新鲜荔枝的圣旨为开端。岭南小吏李善德,一个半辈子与算学打交道的老实人,捧着那张写着“六月一日前需将岭南荔枝送达长安”的敕牒,只觉如捧着一团烧红的烙铁。谁人不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浪漫,可谁又曾细究这背后要耗尽多少人力物力——马伯庸偏要钻进这历史的缝隙,让我们窥见荔枝保鲜的七十二种法子,目睹驿道上被累死的马匹,见证州县官为凑齐运费而变卖家产的凄惨场景。文字间,最妙的是作者笔下夏日的细节。李善德在岭南的荔枝林里反复试验,晨露沾湿的麻布小心翼翼包裹着带枝的果实,竹筐里轻柔地铺着刚摘下的蕉叶,连冰块都要从腊月的深山窖藏而来。那些关于温度、湿度、运输速度的计算,读来竟比侦探小说还扣人心弦。当荔枝终于在六月一日的晨光中送入大明宫,果皮上的红晕尚未褪尽,而李善德的官袍早已被汗水浸透,后背结着一层白花花的盐霜——这何止是送荔枝,分明是在与盛夏的酷热、与时间的沙漏赛跑。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蝉鸣正烈,恰似盛唐的余音袅袅。切开冰镇的西瓜,那清甜瞬间在舌尖散开,我忽然懂了马伯庸的深意:每个时代的夏天,都有相似的燥热,也有相似的执着。有人为一颗荔枝赌上仕途,有人为一句承诺穿越酷暑,那些藏在热浪里的坚持,才是最动人的风景。

如今的我们,不必再为荔枝奔波千里,楼下的水果摊就摆着红艳艳的妃子笑。但每当指尖触到那微凉的果皮,总会想起《长安的荔枝》里那个场景:李善德站在长安的朱雀大街上,看着快马扬起的烟尘,忽然明白所谓盛世,不过是无数普通人在酷热里咬牙前行的总和。

这大概就是夏日读书的妙处。冰镇西瓜的甜,敌不过故事里的人间烟火。当荔枝的清甜漫过舌尖,千年的暑气仿佛也跟着消散了。“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位置”。书中,李善德为荔枝拼尽全力,现实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各自的生活里为了某个目标“运送”自己的“荔枝”。可能是为了家人的幸福,日夜加班;可能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千里迢迢去追寻。那盛夏的酷热,恰似生活中的艰难险阻,而我们,也如李善德般,在时代的浪潮中,为了一颗属于自己的“荔枝”,咬牙坚持,只因心中有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编辑/李兴华)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