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南师达人 > 正文

南师达人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梁璐: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文章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谭鳕芸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经鹏艳 审核:王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点击数:
图片 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经鹏艳
审核 王毅 终审

在南宁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的实验室里,总能看到一个专注的身影。她时而凝视着试管中变幻的色彩,时而快速记录实验数据,时而与同学热烈讨论。她就是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应用化学专业大四学生梁璐。从对化学的懵懂热爱到如今的科研新秀,她用大学四年的时光书写了一段精彩的成长故事。

化学之缘:从兴趣到执着的追求

“还记得高中第一节有机化学课上,老师展示的分子结构模型让我眼前一亮。”梁璐回忆道,“那些看似简单的碳氢氧原子,竟能组合出如此奇妙的结构,这太令人着迷了。”正是这份最初的兴趣,让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应用化学专业。

进入大学后,梁璐很快发现,真实的化学世界远比课本更加丰富多彩。应用化学专业的实用性是吸引她的重要因素之一。化学是工业的基础,每一个领域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持,从新材料的开发到药物的研发,从能源的利用到环境保护。她暗下决心要在这个领域深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竞赛之路:在挑战中突破自我

除了优异的学业成绩,梁璐在各类专业竞赛中的表现同样亮眼。她先后获得全国化工设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等十余项荣誉。但这些光环背后,是每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是一个个不眠之夜和无数次失败重来。

“最难忘的是大三参加化工设计竞赛的经历。”梁璐回忆道,“当时距离作品提交只剩两周,团队却发现流程图存在严重错误。那一刻真的崩溃了,感觉之前的所有努力都要付诸东流。”一开始她试图独自解决这个问题,但很快意识到错误的复杂性,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于是她决定主动向老师和学姐寻求帮助。她重新振作起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持续的动力,最终在截止日前完成了修改。

这次经历让梁璐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团队合作能创造奇迹。这也让她明白,在面对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并不是一种退缩,而是一种智慧和勇气的体现。

在平衡学业和竞赛方面,梁璐也有自己的心得。“我会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她的手机里存着详细的时间规划表,精确到每个小时要做什么。当然也要留出放松的时间,适当的休息是为了走得更远。

学习之崖:积极态度领航

对于学习,她的态度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接受每一个知识的灌输。不管有多难,她都会鼓足干劲去把它学会。当她学习一些难的科目或者刚接触不太擅长的领域时,她会在一道题目中找到成就感,她会和自己说你真棒,相当于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考研征程: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大三下学期,梁璐做出了考研的决定。但备考之路并不平坦。“最困难的是专业课复习,有些知识点怎么都理解不透。”她回忆道,“那时候经常很焦虑。”转折发生在一次课后。专业课老师察觉到她的焦虑,主动找她谈心。”老师不仅给我推荐了复习资料,还分享了他当年的考研经历。“这次谈话让梁璐豁然开朗,“原来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关键是要坚持下去。”

成长感悟:努力、坚持、勇气

回顾大学四年,梁璐用三个关键词总结自己的成长:努力、坚持、勇气。

努力是基础,坚持是关键,勇气是突破。作为学院少数选择攻读学术型硕士的女生之一,梁璐经常被问及未来的规划。“我想在应用化学领域继续探索。”她目光坚定地说,“虽然前路充满未知,但我愿意勇敢尝试。”

对于即将开始的研究生生活,梁璐充满期待。“希望能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引用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寄语:“梦虽远,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问梁璐如何定义成功。她思考片刻后回答:“成功不是获得了多少奖项,而是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这位年轻的追光者用四年的坚持证明,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每个人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编辑/邓民玉)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