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学术活动

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参加第十二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4日 点击数:

9月17日,由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参事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南宁召开,本届对话论坛的主题是:汇聚智慧共识,共绘合作发展愿景。来自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一百多名智库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参加会议。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广西“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与国际文明互鉴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洪波教授参会并作学术演讲。

在上午的开幕式上,自治区副主席黄俊华、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张彦通、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副局长王子豪、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副院长宋春奔分别致辞。随后举行了两场主题对话,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中国前驻东盟特命全权大使杨秀萍、老挝社科院副院长安菲万、泰国开发银行副总裁蔡伟才、广西商务厅原厅长刘树森、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袁丁、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联合秘书钦茂林分别就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问题发表主旨演讲。

下午举行三个分论坛。分别是“新时代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的影响”“中国—东盟国别及次区域合作”。陈洪波教授在分论坛上作了题为“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传播因素”的发言。陈教授首先对“共同体”的学术概念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当前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和流派。陈教授在会上阐发了个人的见解,他认为“共同体”是基于一定物质条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组建的,服从于一定的组织规则的,具有高度内在协调性的组织。“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包括共享性、协调性、文化性和可变性的基本特征。陈教授分析了当前中国对东盟传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改进建议。一是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对外传播的核心话语,加强对外传播领导机构的战略性和统摄力。二是转变国家对外传播思维,充分重视网络意见领袖、自媒体、草根媒体的作用。树立互联网思维,尊重新媒体传播规律。三是转变传播内容和讲述方式,选择有共同情感需求、共同审美情趣、共同关心的内容。转变讲述方式,尊重对象国的文化心理和话语习惯,多用普通人视角,少用陈旧腔调。陈教授的分析得到了外国学者的肯定,大家纷纷点头颔许。

近年来,新闻与传播学院加强对外传播研究,去年和复旦大学联合成立广西“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与国际文明互鉴研究中心,致力于为国家和广西提供关于“一带一路”和面向东盟的对外传播智力支持。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