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学术活动

外国语学院师生代表参加2022年广西外国文学研究会年会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当代世界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

文章来源:外国语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2日 点击数:

10月29日,外国语学院教师代表姚本标、江玉娥、覃美静与部分研究生代表参加了由广西民族大学举办的2022年广西外国文学研究会年会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当代世界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

上午8时30分,广西外国文学研究会开幕式正式开始,广西外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祝远德教授等三位嘉宾先后进行致辞。上午9时10分开始,祝远德、张跃军等七位专家进行大会主旨发言,其中外国语学院姚本标教授进行了题为“雪莱诗歌的生态共同体表征”的主旨发言,向参会代表阐述雪莱诗歌的生态意识前瞻性,以及雪莱的自然观与生态观包含着的丰富哲学意蕴。姚本标教授指出,雪莱在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浪潮和机器的轰鸣声中,就发出了回归自然、简朴人生的呐喊,可见其前瞻性是十分突出的。雪莱的自然观与生态观都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帮助人们感悟自然的法则和真谛。对于这样一位生态理想的先驱,我们理应致以崇高的敬意。人类只有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尊重自然并认识到其真正价值,对所栖居的地球担负起道德责任,才能“诗意地栖居”于地球上,缔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共同体。

下午13时会议进行分组讨论,议题包括:“东南亚文学”、“比较文学与译介学”、“欧美文学”、“文学翻译研究”等。在欧美文学第一会场上,外国语学院江玉娥博士进行了题为“《人性的污秽》:超越族裔藩篱的相互想象”,向参会人员介绍了菲利普·罗斯在《人性的污秽》中关注不同族裔人们的命运;从科尔曼借犹太身份掩盖其黑人原生身份以及退役白人老兵莱斯特对黄种人产生的身体应激反应式仇恨等内容阐述了罗斯从不同视角表现了超越肤色与种族界限、对人类共同命运的人文关怀。江玉娥博士的发言内容充实且深刻,充满了哲思。

外国语学院七位研究生代表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也在各自的分会场进行了论文宣读,訾博威同学从地缘政治学角度采用历史学研究方法讲解《贝拉罗萨通道》中犹太人悲惨的命运,以小说中的地理空间叙事为大家形象地展现了犹太难民历经的艰险和生存的艰难。柏伟同学以共同体这一概念为着眼点,通过同性共同体、异性共同体以及民族共同体几方面,探析《灿烂千阳》中的共同体建构以及胡塞尼通过小说所传递的共同体意识,发现胡塞尼构建的理想共同体充满了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和社会及民族责任感,对构建和谐的国际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段昕怡同学通过对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深入研究,从共同体视域下提出人类和机器如何共存的思考,为构建和谐共存的人机共同体提供答案。谭瑶同学从共同体视阈出发,由男主人公加布里埃尔从“西不列颠人”到“出发西行”的形象转变,批判了爱尔兰文化民族主义中的狭隘性和排他性,并提出爱尔兰民族认同构建意见。官上竣同学从地缘、血缘、精神三个共同体的书写出发,发现《藻海无边》中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困境源于三个共同体的建构,而随着三个共同体的解构产生的“非家之感”使安托瓦内特最终意识到自己无法被黑白文化所接受的“白皮黑鬼”身份。何希同学从《疫区:埃博拉故事》小说中的疾病书写出发探讨其中个人身份的重新定位,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崇拜和赞美,以及人们对社会阶层的认知发生变化这三个论点阐述其中的集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马辛宇同学通过共同体视阈对比了《活着》与《飘》的两位主角的形象,发现两个国籍和性别不同的主角在故事发展中有着相似的人生选择与心理变化,彰显出了全人类作为整体有责任与义务共同预防灾难与追求美好生活。会议分组讨论于下午16时顺利结束。接着会议继续进行主旨发言,这个阶段的主旨发言由姚本标教授主持,四位主旨发言专家有两位来自泰国和越南,他们与会议代表分享了泰国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以及越南文学的反战主题。

下午18时,在各分论坛会场主持人进行了分组情况汇报后,会议对本次学术研讨会代表提交的论文进行了评选并颁奖。其中,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代表有1名同学获论文二等奖,3名同学获论文三等奖,3名同学获得优秀奖。

此次会议,外国语学院师生积极参与,促进研究生学术思路的交流和碰撞。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块“试金石”,让研究生们对自己的论文写作技巧有了清晰的了解,还提供一个了解不同理论视角及学术流派的交流机会,为学术研究拓宽了思路,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治学意识和研究能力。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