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 ”,爱因斯坦的话如同晨星般照亮无数求学者的长夜。在浩瀚的学海中,总有人以信念为舟、以勤勉为楫,撷取知识星河中最明亮的星辰。她或许曾在寂静长夜中点燃思想的篝火,或许用指尖的茧痕丈量过典籍的厚度,最终以赤子之心叩响真理之门。沉默的坚持会让繁星代替回答,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黄媛圆如曙光般升起——她用青春书写答案,以奋斗定义卓越,成为象牙塔中最动人的注脚。
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
2021年的夏天,黄缘圆从千里外的湖北宜昌来到南宁师范大学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第一次独自奔赴远方,有忐忑、有迷茫,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但是人生的旅途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直到大二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她离自己的目标依然有着一定的距离。面对这样的情况,这个不愿放弃的女孩选择了静下心来,重新想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从困难中学会走好人生路的方法,亦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美丽风景。于是她不断反思,通过与优秀同学的不断对比,她发现“创新突破 ”是使人不断前进的关键。别人成功的道路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道路,唯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突破,闯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路,才能让自己更快地实现梦想。从此,“创新”的种子就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
通过不断总结、创新完善学习方法,最终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学习成绩连续两年取得专业第一,科目考核优秀率达到百分之九十。最终也以学年成绩专业第一、综测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学思并重施展才华,工作创新坚定信心
大学期间,黄缘圆也没有成为只顾埋头苦读的“读书人”,她不仅在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也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她从大一的志愿者做起,通过认真工作,获得了同学以及老师的认可,并于大二学年积极担任了南宁师范大学学生会宣传部负责人、物管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宣传部部长、院党务助理等多个职务,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工作的同时不忘紧跟党的脚步,不断提升自我思想境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对待工作,她也是时刻牢记着“创新”精神,在她看来,“创新”二字并不像其他人认为的那样遥不可及,不一定是有了新发明这样伟大的事情才能叫作“创新”。“创新”是一种精神,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都应该保持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以一个一个“小突破”“小巧思”汇聚成“大进步”“大创新”。也正是因为她不断追求创新、坚持梦想的精神,她在面对繁忙的工作始终能充满干劲,坚定不移。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人生如一场漫长的旅程,黄缘圆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金光。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句诗,恰恰道出了她在追求梦想、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经历的艰辛与付出。
在她看来“创新创业”精神就是“敢想敢做,坚持不懈”。在大学里,最能发挥创新精神的地方无疑是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了。所以在这两年多里,她勇于突破舒适圈,凭借自己坚定不移的初心,抓住每一个机会,从不会因为觉得自己没有经验而畏畏缩缩,真正做到了“只要有想法,就勇敢去做”。从最开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再到后来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她都秉持着敢想敢做的创新创业精神积极踊跃参加,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迸发青春活力。
在这些比赛的过程中,一开始由于没有经验,她总会虚心请教老师和学长学姐们,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经验,到如今她已逐渐成长起来,能够作为队长带领团队成员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并取得优秀成绩。她一直相信着“创新”从不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是持之以恒的成果,只有战胜这一过程中的重重困难,经历“千淘万漉”,才能得到金光灿灿的胜利果实。正是她不怕困难,于困苦中求取创新的精神,最终让她的梦想变成现实,使她“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她常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来激励自己。那些在实验室与典籍中耕耘的日夜,那些在质疑中咬紧牙关的坚持,恰似金沙在激流中的翻涌与沉淀——风刀霜剑磨去浮华,唯留本心如赤金般纯粹透亮,淘得属于自己的那份金光。(编辑/卿智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