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南师达人 > 正文

南师达人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陈钰媚:星火成炬,照见卓越之路

文章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曾玉欣、罗紫敏、罗雅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容欣 审核:王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9日 点击数:
图片 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容欣
审核 王毅 终审

在南宁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的荣誉榜上,陈钰媚的名字格外醒目。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的桂冠,为她的大学四年写下最璀璨的注脚。而这份荣誉背后,不仅是一张张成绩单的积累,更是一段关于热爱、坚持与突破的成长叙事。从学习到实践,从校园到赛场,她一路闪耀。

从“意外”到“笃定”:国奖背后的沉淀

“得知获奖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意外。”面对访问,陈钰媚坦言国奖竞争的激烈曾让她对结果不敢奢望。但回望她的成长之路,所谓“意外”其实也是“必然”——课堂笔记里密密麻麻的批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反复打磨的作品、凌晨与队友讨论创意的身影……拼搏与努力,使得她专业排名稳居前列,在大三时更是拿下了专业第一的好成绩。谈及学习秘诀,她将成功归结为“专注力”与“实践力”的双重加持:一是摒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浮躁心态,将学习视为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二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IP设计等实践活动,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创意成果。“广告学需要知识的广度,更需要扎根的深度。”她以《心有所喜,世界才会五彩缤纷》微电影广告为例,讲述“唯有持续深耕,才能厚积薄发!”的成长经验。

从“执行者”到“引领者”:学生干部经历塑造多维成长

四年学生干部生涯,陈钰媚完成了三次身份跨越:大一、大二活跃于学院事务,大三统筹班级工作,大四成为党员先锋。初任班委时,她因经验不足频频碰壁;如今,她已能游刃有余地协调班级同学完成各项学生工作。“学生工作教会我两件事:责任不是压力,而是信任;沟通不是技巧,而是共情。”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式志愿活动中,陈钰媚既是演职人员,又是同学们与老师沟通的桥梁,白天奔波于排练场与教室,夜晚沟通课业调整,最终实现“零冲突”的完美平衡。“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所谓领导力,就是让每个人都能被看见。”同时,也让她深刻体会到“集体力量”的震撼。“我们虽是小浪花,但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一切付出都值得。”活动中,她不仅收获了友谊,更感受到服务大型赛事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从“迷茫”到“坚定”:以努力为舟驶向广阔天地

“我也曾彻夜难眠,担心未来无处安放。”临近毕业,陈钰媚也曾与大多数大四学子一样,陷入对未来该何去何从的迷茫之中。但很快,她选择用行动破局,通过与家人、朋友倾诉,列计划表细化每日目标,主动与师长探讨职业方向,将“提前焦虑”转化为“提前准备”,将精力投入眼前的学习与工作,以行动化解了内心的不安。“与其在想象中自我消耗,不如把答案交给脚下的路。”如今回望,那些深夜的辗转反侧,早已化作履历里扎实的脚印。

“相信努力的力量”是陈钰媚的座右铭。面对未来,她选择保持开放心态:或深耕广告行业,或投身教育事业。“人生无法被三言两语定义,但提升专业能力与创意水平是永恒的方向。”她希望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别怕试错,但别盲目试错。”这是陈钰媚留给学弟学妹的肺腑之言。她建议新生以要以专业学习与活动实践为“行动地图”,在课堂、竞赛、志愿活动中寻找自我磨砺的可能性。“国奖不是目的,而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当你全心投入时,荣誉自会与你不期而遇。”在陈钰媚的故事里,没有天赋异禀的传奇,只有细水长流的耕耘。她的每一份荣誉,都藏着对专业的热爱、对责任的敬畏、对未知的勇气。正如她所说:“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这位用四年时光为自己“赋能的青年”,正以更从容的姿态,走向下一片山海。(编辑/黎晓兰)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